威尼斯电影节传来好消息,华语影坛又多了一位影后。
辛芷蕾凭借出色表现拿下最佳女演员,曾经质疑她的人,如今不得不闭嘴。
同时人民日报也对她的获奖感言点赞,虽然没点名刘亦菲,但话里话外似乎也带着提醒。
辛芷蕾的逆袭之路
最近娱乐圈真的发生了一件大事,直接打破了“流量为王”的老观念,辛芷蕾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最佳女演员奖,这个奖项分量极重,不只是她个人的荣誉,也让整个华语影视圈震了一下。
都知道,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、柏林并称“欧洲三大”,获奖难度极高,辛芷蕾凭借电影《日掛中天》摘得桂冠,成为继巩俐、叶德娴之后,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演员。
回头看她的经历,会发现这份荣耀并不意外,七年前,她曾在社交平台公开说过梦想是做“国际巨星”,当时很多人觉得她不自量力,甚至讥讽她“野心太大”。
那时的娱乐圈还是流量说了算,她既没有顶级资源,也不符合大众认知的“甜美长相”,她的脸棱角分明,看起来锋利而强势,在流量审美里很难吃香。
但她没退缩,别人说她“野心”重,她干脆承认,还说“我的脸上写满了欲望”,并且觉得这是值得骄傲的。
但她之所以这么自信,主要和她的成长经历脱不开关系,辛芷蕾从小家庭条件不好,父母没能力给她提供稳定生活,她很早就明白要靠自己,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,但她毅然转行去演戏,从小角色开始积累。
《绣春刀》里的丁白缨让观众眼前一亮,《如懿传》里的金玉妍让人又爱又恨,《繁花》里的李李更是让人记住了她的风情和演技,每一个角色,都是她一步步熬出来的,不是靠营销堆砌的虚名。
她也经历过不少争议,比如和舒畅在综艺上的摩擦、和翟天临的绯闻、谈杨洋时的直言不讳,甚至因为纹身被误解,这些风波一度让她成为话题人物,但她始终没被带偏,目标很明确:就是要演好戏。
辛芷蕾十多年坚持不动摇,才换来今天的厚积薄发,所以当她在威尼斯拿到影后时,大家都明白,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幸运,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必然,那个当年被嘲笑的“国际巨星”梦想,如今真的实现了。
“我是中国演员”:一句话引爆全场
一般演员拿了奖,大家最关心的往往是他说的获奖感言,这话说得好不好,不光是看感谢了多少人,还能看出这人眼界宽不宽、情商高不高。
辛芷蕾在威尼斯电影节领奖的时候,没搞任何铺垫,一开口第一句就是“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”,就这一句话,当场气氛立马热了起来,她没着急先谢导演、谢剧组,先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,直接把个人荣誉和国家绑到一起。
人民日报的反应就很能说明问题,他们第一时间就把“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”推上了热搜,这可不是普通娱乐新闻那种热闹劲儿,而是官方明明白白认可了她的态度和立场。
网友那边的评论也炸了锅,好多人都说:这一刻的她,不只是辛芷蕾自己,更像是代表中国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名片。
放在现在的国际环境里,这句“中国演员”分量特别重,它不只是简单介绍自己是谁,更透着一股子文化自信,还有对自己中国人身份的笃定。
其实意思很清楚: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我不用回避,人民日报的点赞,也不是单纯为她喝彩,而是通过她的发言传递一个价值观:走得再远,也要记得自己的根。
之所以这句话引起巨大反响,还和刘亦菲的情况形成对比,前不久《VOGUE》20周年拍了一张群像封面,刘亦菲稳居C位,而辛芷蕾被安排在边上。
当时争议就很大,不少人觉得刘亦菲的奖项成绩和宋佳、辛芷蕾比起来并不占优,但位置却最显眼,而在白玉兰奖提名名单上,刘亦菲名字后面还被特别标注了“国籍”。
要知道,自2007年以来,白玉兰几乎没有再颁给过外籍演员,这就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:如果刘亦菲也拿了国际大奖,她能不能像辛芷蕾那样,理直气壮地说“我是中国演员”,还真不好说。
早先主持人金星就说过够狠的话:“你入了外国国籍,就等于把老百姓给你的那些荣誉、奖杯全扔了”,这话听着是有点刺耳,但放到现在这个背景下,人民日报特意把辛芷蕾的“中国演员”,那么这里面的意思可就不简单了。
而且这么表态,也是在提醒圈里圈外所有人:现在的文娱圈里,你认不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,有时候比有多少流量、接多少代言、炒多少话题都重要。
实力才是最硬的通货
辛芷蕾这次拿下威尼斯影后,引发的讨论已经不局限在娱乐圈,她的获奖,就像直接戳破了娱乐圈里那些虚假的外衣:所谓的“顶流”“C位”“奢侈代言”,说到底都不牢靠。
真正能让一个演员站住脚的,只有作品和实力,封面站位再抢眼,热搜话题再热闹,观众最终记住的,还是戏里那些鲜活的角色。
商业品牌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,没拿奖之前,辛芷蕾连高级定制礼服都借不到,走红毯要靠团队去低声下气。
可她一拿下威尼斯影后,品牌们立刻主动找上门来,发祝贺、抢着合作,市场的风向变化之快,让人明白一个道理:奖项和实力才是真正的硬通货,才是能改变命运的关键筹码。
这场对比,让刘亦菲的尴尬更明显,刘亦菲在娱乐圈里的资源顶级,代言一个接一个,曝光度高得很,但在国内的主流奖项上,她几乎没有成绩。
当初她凭借《去有风的地方》进入过金鹰奖初选,也和宋佳竞争过白玉兰视后,但每次都是陪跑,尤其是她的国籍问题,让她和国内最高荣誉的领奖台之间,始终隔着一道门槛。
也正是这个原因,网友们才会直白地问:你站在C位时,代表的究竟是实力,还是只剩下流量。
要知道,辛芷蕾的逆袭就是对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回答,演员的核心竞争力,不是光环,而是作品,她用了十几年的坚持,从小角色一步一步走到国际影后,她打破了外界的偏见,也打破了“流量至上”的逻辑。
她的成功提醒所有演员:想在历史上留下痕迹,靠的不是短暂的热度,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成绩。
最终的结果很清楚:那些耐得住寂寞、真正靠作品说话的演员,终会被看见,辛芷蕾在领奖台上说的那句“我是中国演员”,不只是她的自我介绍,更是一种姿态。
这番姿态不仅属于她个人,也代表着整个行业的自信,甚至是中国演员在世界舞台上的底气。
信息来源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